语言发育迟缓

Rehabilitation case

年近70岁姥姥:倾尽全力之后,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Rehabilitation case

前言

“倾尽全力之后,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没有过度的焦虑与悲戚,年近70岁的悠悠(化名)姥姥在讲述孩子情况的时候,有一种难得的平和与乐观心态。


她说,自己曾带着侥幸心理,觉得孩子有些问题,但似乎又觉得这个问题没那么严重,所以没有及时干预,耽误了孩子的时间,但很庆幸抓住了“小尾巴”,没有错过孩子最佳干预训练的年龄。


虽然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潜心耕耘,花自盛开。现在快5岁的悠悠干预效果越来越好,进步明显,姥姥表示,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倾尽所有把孩子照顾好,全力配合机构的干预,用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文字内容根据采访记录编辑整理,略有删减(受访者系康语石家庄新华第一中心学童悠悠姥姥):


#1

记得那年

悠悠突然不会说话


悠悠的异常,其实早有提示。


2岁前,悠悠还是有语言能力的,“妈妈”“抱抱”,一些简单的词她都能够说出来。


姥姥回忆道:“可能由于悠悠是跟着自己长大的,和我比较亲近,所以她开口第一声叫的是’姥姥’,当时可把我给激动坏了。”


但渐渐地,问题出现了。


悠悠的语言表现开始变得断断续续的,可能今天好一些,可能过一两天又没有,就这么一直到了2岁半,悠悠基本上就没有语言了。此时,一家人第一次觉得孩子“不对劲”,决定带她到医院做个检查。


“我们当时是带孩子去省儿童医院看了一下,医生说是语言发育迟缓。但我一直觉得'贵人语迟'嘛,所以没太当回事,女儿女婿也没有多想。”


尽管有所担心,但面对医院的诊断结果,姥姥和悠悠爸妈却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就是年纪小,等大一点自然而然就会开口说话了。


于是一家人一边干着急,一边干等待。这一拖又是半年。


△图源网络,侵删


2021年3月,悠悠妈妈给悠悠报名了早教班。此时孩子差不多3岁3个月。然而,在早教学习的那段日子,悠悠的语言发育仍旧是停滞状态。


“每天早上8点前我把孩子送去机构,下午5点再去接回来。在机构里她很乖,吃饭、睡午觉都肯配合,就是仍不会说话。其实我觉得孩子在早教的整体表现还是蛮好的,本也打算让她一直上下去,可没想到半年后,早教机构的老板跑路了。”姥姥无奈笑称。


早教的课程被迫中断,又眼瞅着孩子的语言情况丝毫没有好转,依旧不会开口说话,依旧是想要什么就用手“指挥”,而身边同龄的孩子已经能复述故事、唱儿歌了。姥姥和悠悠爸妈也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2

悠悠的情况

远比想象中要糟糕


孩子的语言问题不能再忽略了!可是该怎么做呢?


偶然中,姥姥看到了康语石家庄新华第一中心的开业活动信息,于是就决定届时去看看。


2021年10月30日,在石家庄新华第一中心的开业讲座现场,康语资深讲师兰贵花为家长们讲述了康语的发展历程,并针对0~6岁儿童发展里程碑、儿童泛化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家庭干预技巧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与分析。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姥姥认识到了普通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以及早期行为干预对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康语的康复项目有了基础的了解,觉得挺靠谱的,很符合孩子的需求,因此便计划着让孩子在康语干预看看,希望在专业机构的支持下,孩子能够早日开口说话。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了悠悠爸妈的认同。


△康语石家庄新华第一中心开业讲座


咨询,评估,报名!


2021年11月,悠悠的干预之路,就此展开了。


然而,评估后的结果,比预想的要糟糕。除了没有任何的语言,悠悠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感知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严重失调,认知能力也处于滞后状态。


“哪有姥姥不宠爱自己孙子孙女的,我也一样。从小我就很疼她,她眼神一瞥,小手一指,我就能心领神会,还没等孩子主动开口说,我就立马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了。现在想想,我的这种做法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平时出门我也习惯抱着孩子,所以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走路、腿比较没力气。”说到这,姥姥心里不免有些自责。


最终,基于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需求,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姥姥先给悠悠报名了启智康复项目,后期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再加入OT和言语康复项目。


#3

全力奔跑

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孩子的干预好比一场大规模的马拉松比赛,艰苦而漫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姥姥和悠悠爸妈有着不同的具体分工。爸爸负责挣钱,妈妈负责挣钱+家庭训练,姥姥则负责孩子每日的接送与照看。


上午,1节感统+1节言语+1节启智

下午,1节启智


现在,悠悠每天在中心需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干预。


△悠悠在进行OT训练


每天中午,姥姥会将孩子带回家休息片刻,吃完饭后两人再返回中心,下午结束训练后回家,姥姥再哄睡一下孩子。这便是祖孙俩的日常。


在照顾孩子期间,姥姥没有一点自己的私人时间,当有家长建议她“你家离这里又不远,上午送完孩子你可以回家休息一下嘛,或者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她总是笑笑称“太麻烦了”或是“待在这里挺好的”。老人对于孙女的疼爱溢于言表。


晚上下班回家后,妈妈则成了悠悠家庭干预的主力军。


△悠悠的家庭作业



在孩子的康复面前,家长们不敢掉以半点轻心。据姥姥称,康复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每一个反馈,妈妈都会以最认真的态度付诸于行动,有问题也会及时询问康复师。虽然平时因为工作忙很少陪孩子,但她都会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完成家庭作业以及亲子活动来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妈妈经常会以儿歌的形式和孩子互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悠悠很喜欢看绘本,常常会拿着绘本让妈妈一遍一遍地念给她听。在下班或周末休息的时候,悠悠爸妈也会时常带着悠悠去逛超市,认识日常瓜果蔬菜、日常用品等。


孩子的干预之路,从来都不容易,家人全身心的支持是最坚强的后盾。


#4

经年累月

悠悠一步步地成长、蜕变


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失败后的再尝试,一次次的失落而又一次次奋勇向前......干预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又充满希望。


在进入中心干预前,悠悠的认知几乎为零,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不看人、不说话;走路踉踉跄跄,也跳不动,甚至连手部基本的抓握能力都没有,4岁了还总是被姥姥扛在肩上。


“我知道这样对悠悠不好,但当时看到孩子的情况我觉得对不起她,生怕她受一点委屈。”姥姥回忆道。


此外,干预前,悠悠的脾气很暴躁,容易情绪爆发又难以恢复,经常躺在地上打滚撒泼,康复室外、走廊里也总是回荡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用姥姥的话说就是“没人能哄得了她。”


现在,经过每天不间断的训练,孩子各项功能的发展都有了明显起色。


△悠悠在练习夹豆子


在认知方面,悠悠已经可以正确指认常见水果(如西瓜、草莓、香蕉)、常见食物(如米饭、面条、饼干),能够较好地分辨常见的交通工具和常用电器,还可以进行相同物品的不同属性分类(如颜色分类)。


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悠悠的四肢力量有明显增强,走路越来越稳,可以自己上楼梯,可以自主使用筷子;在感知觉方面,悠悠的前庭觉、触觉、本体觉失调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开始对周围环境有反应,开始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


在语言方面,因为口腔很敏感,面颊肌张力比较弱,目前悠悠很多发音仍需要手势辅助。为了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更大的突破,康复师和督导们也在不断努力,同时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比如在饮食上,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去吃一些比较硬、比较大块的食物,以此来改善孩子下颌的稳定性和灵活度。


另外,在干预后悠悠的情绪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从哭闹1小时,到30分钟,慢慢变成15分钟,再到现在,只要康复师抱一抱,哄几分钟,孩子就能立即平静下来,乖乖地配合训练。


一切看着都很好,也的确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5

顺其自然

期许一个更好的悠悠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变化,都是家长们日夜期待的小惊喜,也是成为支撑他们前行的光芒。


姥姥很爱笑,中心的康复师和家长都说她是一个乐观的姥姥。


其实和所有特需儿童家长一样,姥姥也有过绝望到谷底的时刻,比如孩子总是哭闹不肯配合训练,比如干预初期孩子的进步不明显。


现在的悠悠正在进步,只要有进步就会有希望。姥姥说,她觉得孩子做得很好了,变化很大,她相信她将来也一定能很好。很感谢几位康复师的帮助,而作为家长,尽力了、不负孩子就好,顺其自然即可。


△图源网络,侵删


姥姥称,她希望在机构每天4个小时的干预和持续不断的家庭泛化下,孩子的语言以及各项能力都能够稳步前进。虽然现在语言不多,但悠悠已经能够主动拉着小朋友的手互动,她相信随着能力的提升,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累点无所谓,只要孩子能够尽快赶上普龄孩子的脚步,正常说话、正常上一年级,我们的辛苦就没有白费。我没别的愿望,就这一个愿望。”提到孩子的未来,姥姥会心一笑,眼中充满期许。



写在后面的话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发现,或者发现了却毫无行动。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早发现、早干预”是解决儿童发育迟缓最重要的原则。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发育落后于同龄人,建议及时带孩子接受专业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


这一年虽然辛苦,但就如姥姥所说的,她看到了希望,并坚信,只要坚持付出总会有收获。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悠悠能够早日取得更大进步,祝愿姥姥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