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普及

Library

干货文章丨收藏!感觉统合中常用的专业术语整理

知识普及

发布时间:2023-04-25

目前国内所有的感觉统合专业内容都是从国外引进和翻译过来的,每个地方,每个专家的翻译都有所不同,行业康复师对专业术语会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其代表的含义都是一样的。今天就来看看感觉统合有哪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以及这些术语代表着什么


1

感觉统合


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官,从环境或活动中获得不同感觉信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后输入大脑,再经由大脑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2

触觉


透过分布于全身皮肤与皮下组织(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接收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震动等感觉刺激(感觉来源)。


3

本体觉


本体感(又称深感觉),指位于肌梭、高尔基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本体觉能够让我们感知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发展身体概念,感知身体出力的力度,做到更好的力量控制


4

前庭觉


前庭觉指利用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及耳石(感受器)来帮助我们感受重力的变化以及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比如,维持平衡、维持姿势、影响注意力和视觉、影响我们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身体运用等等。


5

感觉调节


可以对不同(感觉)强度与时间长度的刺激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当个体将感觉接收进来后会先进行一个调节的过程,需要接收哪些刺激,不需要接收哪些刺激,以及将这些刺激调整成适宜的量,让个体做出符合当下环境要求的反应。


6

感觉反应过度


感觉反应过度俗称敏感,指对于一般的感觉输入无法承受,同时伴随强烈负面情绪。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正常人可以接受的感觉刺激接受不了。


比如,触觉反应过度的人,对于触觉刺激非常敏感,主要表现行为:儿童怕生,没有安全感,不准他人碰触;比如前庭反应过度的人,常伴有重力不安感,会恐高等等,这些人特别是儿童经常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攻击性、逃避行为、性格胆小内向等。


7

感觉反应不足


感觉反应不足指对于一般人能接收到的感觉刺激量没有反应,或是无法察觉、觉得不够。


比如,触觉反应不足的儿童往往很难觉察到身体有异物、身体脏,被人碰到而不自知等;比如,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经常表现得比较懒散、容易疲劳、久坐不动,对于身体动作执行很慢,平衡能力差等。



8

感觉过度寻求


感觉过度寻求俗称寻求,指主动寻找或渴望感觉刺激。


有该障碍的儿童通常会有像过度喜欢高度的刺激、过度喜欢出力的感觉、过度喜欢触觉的刺激、过度听取某一种声音、喜欢长时间看某一种物品等行为表现。


比如,喜欢到处乱跑、喜欢四处拍打、摸物品和他人,喜欢转圈、咬东西、一直盯着某种东西看等等。


9

觉醒度(警醒度)


觉醒度(警醒度)指的是“精神状态”、大脑“清醒的程度”。


觉醒度高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过度兴奋、好动、分心、焦虑,甚至会经常生气和攻击他人,整个人处于一个比较亢奋的状态;觉醒度低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得无精打采、无法专注做事和学习,并且缺乏危险意识,很容易受伤;只有觉醒度适中的儿童,学习和做事时才能保持注意力,与同伴更好地玩耍,并有着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

感觉运用


感觉运用是指解释与区辨各个感觉并且进一步构思、计划组织、执行的能力。


比如,在游戏和运动的过程中,儿童需要自己察觉在游戏和运动中的自己,然后根据游戏和运动的需要,对于接受到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让自己做出协调的动作、技巧,呈现更加精细的反应,和伙伴进行更好地互动。



11

感觉区辩


感觉区辨是指一个人解释与区辨感觉讯息的空间与时间因素的能力,即“它在哪”“它是什么”“它何时发生”的反应。感觉区辨的主要类型有触觉区辨、本体觉区辨、前庭区辨、视觉区辨和听觉区辨。


比如,触觉区辨能帮助人感知身体哪个部位被触碰了、察觉到脸上或身体脏了,摸一件物品不靠视觉就能够感受其质地、形状等讯息;比如,本体觉区辨能够帮助人感知身体的位置、出力的位置和身体位置的方向,帮助人有更好的出力方式等。



12

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感觉统合功能障碍,症状包括重心高度改变移动时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向后方移动(如向后倾斜、移动到仰卧)或倒挂时。翻筋斗、跨越物体、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上下自动扶梯等改变重力感受器和重力输入之间关系的日常活动也会引起重力不安全感。


因为前庭觉和本体觉(很可能还有视觉)输入未被充分处理和整合,有该障碍的儿童通常会出现像恐高、不喜欢坐电梯和爬楼梯、做运动和玩游戏时小心翼翼的情况。


13

姿势控制


姿势控制是指维持身体在空间中从事动态或静态动作的能力。


姿势控制不但是动作行为的基本元素,也与动作发展密切相关。比如,儿童在将要失去平衡的产生一连串身体肌肉的活化与动作以维持平衡;静态中让儿童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坐姿、趴姿、跪姿等。


儿童进行的很多活动中,像模仿体操动作、球类游戏、保持站姿、奔跑、拿取物品等都需要姿势的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