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普及

Library

如何教会孩子分类

知识普及

发布时间:2021-05-1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分类”无所不在。例如我们做家务收拾屋子的时候,需要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分开整理和存放;例如在洗完碗筷的时候,我们会把饭碗、汤匙、筷子、盘子等一一分开来放置;又例如在叠衣服的时候,我们会将妈妈、爸爸和自己的衣服各放一叠,然后再把每个人的上衣、裤子、袜子等各放到一起。另外,在孩子的认知教学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分类技能的使用,比如在学习数学的时光,我们会要求孩子将物件按照相同的形状或是相同的颜色放在一起。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掌握好分类的技能呢?首先要确保孩子已经熟悉掌握配对技能,至少包括完全相同的配对和不完全相同的配对。

在分类教学中,一般包括按类别分类(水果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食物类等);按物件分类;按特征分类(颜色、形状大小等);按功能分类(吃的、玩的、用的)。分类教学的程序基本都是一样的,本文将以最基础的物件分类为例介绍分类教学的基本教导程序,并罗列其他分类教学的相关项目、解释其教学关键点。

目标行为:物件分类

当教导者给予孩子几种不同的物件若干个时,孩子能独立把相同的物件放在一起。

教学材料:

三种不同的物件如积木块、雪花片、夹子,每种物件各4个,三个完全相同的盒子

在训练的第一阶段,目标物件的外在特征是完全相同(比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在随后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就可以选择不完全相同的物件进行分类,如: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积木块;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雪花片、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夹子。

使用盒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放置分类后的物件,在训练后阶段可以撤销,让孩子学习在没有容器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将一样的物件放到一起

阶段1目标:完全相同的物件分类

教导程序:

1、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两人保持同一高度

2、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3、教导者将三个容器呈水平放置在孩子面前的桌面上,容器之间间隔10-15cm

4、教导者将全部需要分类的物件放到孩子面前或手边,并给予语言指令:“请你分类”

5、教导者辅助孩子拿取任意一物件,并将该物件放在展示有相同物件的容器里

 · 注意每次只让孩子拿一个物件,如果发现孩子一次会抓取多个物件,教导者阻止孩子的反应,肢体辅助孩子只拿一个物件;

 · 在这个过程中,教导者在每个反应后给予中性反馈(如:“嗯,下一个”)或不给予反馈;一开始的时候每2-3个回合夸奖孩子的正确的反应(如:“对了,他们是一样的”,“真聪明,他们都是XX【物件名称】”);

 · 无论是中性反馈还是夸奖,随着训练的进展都需要逐渐减少,最后实现在孩子执行分类的过程中完全不给予任何反馈或夸奖(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最终能真正独立地完成整个分类的过程)

6、重复步骤5,直至孩子将所有的物件都放进对应的容器里。

7、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你分好了,太厉害了,你把一样的放一起了”,并且给予孩子强化物。

 · 每次训练可以连续进行以上程序2-3次。DSC_1335

阶段2目标:不完全相同的物件分类

该阶段的教导程序与上一阶段是一致的,只是在分类中增加了待分类物件的其它属性的干扰。在这个阶段,孩子要学习的是忽略其它属性的干预,只按所要求的标准来判断并将物件进行分类。

可用于训练的物件举例如下:

使用不同属性特征的相同或类似物件进行练习,如仍然使用积木、雪花片、蘑菇钉,但物件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并且在物件之间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作为干扰(比如积木和雪花片都有红色的,各个物件都有类似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能排除其他特征的干扰,只按照物件进行分类。

使用卡片可以进一步扩展分类的训练。注意,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分类的规律是外形不同的同种物件,而不是更为复杂的类别。比如,当使用不完全相同的物件的卡片时,孩子分类的是各个物件(如,浴缸、锁匙、碗等),准备的图片中的每种物件并不完全相同。相应的,生活中孩子认识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做分类的练习。

3..如果在泛化测试中孩子的正确率达不到 80%,则依然要使用教导程序进行教学。

在完成基础的分类训练后,孩子应该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概念与步骤,但要真正掌握实用的分类技能,孩子需要做很多的分类练习,从而了解分类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完全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指定的规则将“一样的/一类的”的东西放在一起。而不同的分类训练中根据分类的要求不同对孩子的认知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先备技能才能开展相应的分类训练。